讓你的linux操作系統(tǒng)更加安全(二)
TCP_WRAPPERS
通過 TCP_WRAPPERS,可以使服務(wù)器更好地抵制外部侵入。最好的辦法是拒絕所有主機:在“/etc/hosts.deny”文件中加入“ALL: ALL@ALL, PARANOID”,然后在“/etc/hosts.allow”列出允許訪問的主機。TCP_WRAPPERS 受控于兩個文件,搜索時停在第一個匹配的地方。
/etc/hosts.allow
/etc/hosts.deny
步驟1
編輯 hosts.deny 文件(/etc/hosts.deny),加入如下行:
# Deny access to everyone.
ALL: ALL@ALL, PARANOID
語句的意思是,除非在 allow 文件中說明允許訪問,所有服務(wù)、所有主機都被拒絕。
步驟2
編輯 hosts.allow 文件(/etc/hosts.allow),例如在文件中添加如下行:
ftp: 202.54.15.99 foo.com
對于你的客戶機來說:202.54.15.99為IP地址,foo.com為允許使用ftp的一個客戶機。
步驟3
tcpdchk 程序是tcpd wrapper配置的檢查程序。它對tcpd wrapper的配置進行檢查,并報告所發(fā)現(xiàn)的潛在的和實際存在的問題。配置完成后,運行tcpdchk 程序:
[Root@kapil /]# tcpdchk
不要顯示系統(tǒng)發(fā)行文件
當別人遠程登錄時,不應(yīng)該顯示系統(tǒng)發(fā)行文件。做法是在“/etc/inetd.conf”文件中更改telnet選項:
telnet stream tcp nowait root /usr/sbin/tcpd in.telnetd
改為:
telnet stream tcp nowait root /usr/sbin/tcpd in.telnetd -h
在末尾加“-h”標記使后臺程序不顯示任何系統(tǒng)信息,而只給用戶提供一個 login: 提示符。
更改“/etc/host.conf”文件
“/etc/host.conf”文件用來指定如何解析名稱的方法。編輯 host.conf 文件(/etc/host.conf),添加如下各行:
# Lookup names via DNS first then fall back to /etc/hosts.
order bind,hosts
# We have machines with multiple IP addresses.
multi on
# Check for IP address spoofing.
nospoof on
第一個選項首先通過DNS解析主機名稱,然后解析主機文件。multi 選項用于確定“/etc/hosts”文件中的主機是否有多個IP地址(多接口以太網(wǎng))。
nospoof 選項指明該機器不允許假信息。
為“/etc/services”文件免疫
必須為“/etc/services”文件進行磁盤免疫,以避免對文件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的刪除或添加。使用如下命令:
[root@kapil /]# chattr i /etc/services
不接受從不同控制臺的根用戶登錄
“/etc/securetty”文件可以指定“root”用戶允許從哪個TTY設(shè)備登錄。編輯“/etc/securetty”文件,在不需要的tty前面加“#”,禁用這些設(shè)備。
禁止任何人使用su命令
su命令(Substitute User,替代用戶)可以使你成為系統(tǒng)的現(xiàn)有用戶。如果不希望別人使用su進入根帳戶,或者對某些用戶限制使用“su”命令,則在“/etc/pam.d/”目錄的“su”配置文件頂部加上下文中給出的兩行代碼。
編輯su文件(/etc/pam.d/su),在文件頂部添加如下兩行:
auth sufficient /lib/security/pam_rootok.so debug
auth required /lib/security/Pam_wheel.so group=wheel
意思是,只有“wheel”組的成員可以用su命令;其中還包括了日志。你可以在wheel組中添加允許使用該命令的用戶。
shell日志
shell可存儲500個舊命令在“~/.bash_history”文件中(其中“~/”代表主目錄),這樣可以便于重復(fù)前面的長命令。系統(tǒng)中的每個帳號用戶在各自的主目錄中都有這個“.bash_history”文件。為安全起見,應(yīng)使shell存儲較少的命令,并在注銷用戶時將其刪除。
步驟1
“/etc/profile”文件中的 HISTFILESIZE 和 HISTSIZE 行決定了系統(tǒng)中所有用戶的“.bash_history”文件可容納的舊命令個數(shù)。建議將“/etc/profile”文件中的 HISTFILESIZE 和 HISTSIZE 設(shè)為比較小的數(shù),比如30。
編輯 profile 文件(/etc/profile),并更改:
HISTFILESIZE=30
HISTSIZE=30
步驟2
系統(tǒng)管理員還應(yīng)在“/etc/skel/.bash_logout”文件中加進“rm -f $HOME/.bash_history”行,這樣就可以在每次用戶退出時刪除“.bash_history”文件。
編輯 .bash_logout 文件(/etc/skel/.bash_logout),并添加如下行:
rm -f $HOME/.bash_history
禁
新文章:
- CentOS7下圖形配置網(wǎng)絡(luò)的方法
- CentOS 7如何添加刪除用戶
- 如何解決centos7雙系統(tǒng)后丟失windows啟動項
- CentOS單網(wǎng)卡如何批量添加不同IP段
- CentOS下iconv命令的介紹
- Centos7 SSH密鑰登陸及密碼密鑰雙重驗證詳解
- CentOS 7.1添加刪除用戶的方法
- CentOS查找/掃描局域網(wǎng)打印機IP講解
- CentOS7使用hostapd實現(xiàn)無AP模式的詳解
- su命令不能切換root的解決方法
- 解決VMware下CentOS7網(wǎng)絡(luò)重啟出錯
- 解決Centos7雙系統(tǒng)后丟失windows啟動項
- CentOS下如何避免文件覆蓋
- CentOS7和CentOS6系統(tǒng)有什么不同呢
- Centos 6.6默認iptable規(guī)則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