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Windows軟件防火墻實現技術簡述
從Windows軟件防火墻的誕生開始,這種安全防護產品就在跟隨著不斷深入的黑客病毒與反黑反毒之爭,不斷的進化與升級。從最早期的只能分析來源地址, 端口號以及未經處理的報文原文的封包過濾防火墻,后來出現了能對不同的應用程序設置不同的訪問網絡權限的技術;近年來由ZoneAlarm等國外知名品牌 牽頭,還開始流行了具有未知攻擊攔截能力的智能行為監控防火墻;最后,由于近來垃圾插件和流氓軟件的盛行,很多防火墻都在考慮給自己加上攔截流氓軟件的功 能。綜上,Windows軟件防火墻從開始的時候單純的一個截包丟包,堵截IP和端口的工具,發展到了今天功能強大的整體性的安全套件。
接下來本文就對一個Windows軟件防火墻應當擁有的這些組件進行一個簡要的技術介紹。
封包過濾技術
封包過濾技術是最原始的防火墻所擁有的第一種功能。但是該功能簡單強大,直到現在都是任何一個防火墻必不可少的功能。
想要在網絡數據包到達應用程序之前攔截之,就要在系統的網絡協議棧上面安裝過濾鉤子。對Windows NT系列內核來說,可能安裝過濾鉤子的地方大致是這么幾個,從高層到底層排序:SPI層(早期的天網防火墻 ),AFD層(資料缺乏,尚無例子),TDI層(不少國內墻),NDIS層(ZoneAlarm,Outpost等)。越位于高層,則產品開發難度越低, 但是功能越弱,越容易被攻擊者所穿越。由于NDIS層的防火墻具有功能強大,不易被穿透等優點,近來各大防火墻廠商的趨勢是選擇NDIS層來做包過濾。
目前比較流行的NDIS鉤子技術有兩種。一種是掛接ndis.sys模塊的導出函數,從而能夠在每個ndis protocol注冊的時候截獲其注冊過程,從而替換其send(packets)handler和receive(packet)handler。這個 方法的缺點是在第一次安全之后無法立刻生效,必須要重起一次,而且要禁用的話,也必須重起。
關鍵字:軟件、防火墻、網絡、數據包
新文章:
- CentOS7下圖形配置網絡的方法
- CentOS 7如何添加刪除用戶
- 如何解決centos7雙系統后丟失windows啟動項
- CentOS單網卡如何批量添加不同IP段
- CentOS下iconv命令的介紹
- Centos7 SSH密鑰登陸及密碼密鑰雙重驗證詳解
- CentOS 7.1添加刪除用戶的方法
- CentOS查找/掃描局域網打印機IP講解
- CentOS7使用hostapd實現無AP模式的詳解
- su命令不能切換root的解決方法
- 解決VMware下CentOS7網絡重啟出錯
- 解決Centos7雙系統后丟失windows啟動項
- CentOS下如何避免文件覆蓋
- CentOS7和CentOS6系統有什么不同呢
- Centos 6.6默認iptable規則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