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博能否改變中國?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信海光
記者節期間,南方報業傳媒集團、廣州日報報業集團、新華日報報業集團、北京日報報業集團、人民網、新華網、《青年記者》等中國新聞媒體,聯合開展了涉及全國22個省(市、自治區)46個城市的120多家媒體的調查,其中一項調查結果顯示,微博被認為是2010年最值得尊重的媒體。
接受調查的絕大多數是新聞從業人員,樣本比較單一,這個結果能代表多大的公眾認可度還很難說,但盡管如此,仍能看出微博在短短一年之間對社會的滲透程度,大量媒體人成為微博用戶,被微博影響,這導致在他們所服務媒體上微博內容的提及率極高,進而也影響到媒體受眾。記得上海11.15火災那天,筆者正搭乘出租車,收音機上央廣報道此則新聞,干脆直接大量引用新浪微博上網友發布的現場目擊報道,連的哥也贊嘆:“您說有了微博這東西,是不是想捂住點啥就難多了”。
觀察家和研究者已經為微博定義了很多深刻的積極意義,比如傳播微言大義、促成公民記者、圍觀改變社會等,圍觀是不是能改變社會自然尚需時間檢驗,但對筆者個人來說,微博確實對以前的很多習慣造成了改變,而且,我不敢確定,這些習慣是好是壞。
最直接的改變是在互聯網上沉迷的時間大幅增多。十多年以前,作為國內較早的互聯網用戶,我曾經有一段時間高度沉迷于互聯網生活,熱衷于網絡寫作和論壇交流,但隨著網絡的普及、用戶的紛雜以及商業因素的增多,這導致互聯網帶給生活的困擾逐漸抵消其能帶來的福利,于是下意識地減少了在網上滯留的時間,QQ基本不再使用,MSN長期隱身,生活清爽多了......直到遇到微博這種東西出現,我又重新回到一邊刷新微博頁面,一邊焦慮地計算剩余寫作時間的尷尬處境。在國內,雖然大家公認微博是一種新媒體,但說穿了,它本質上仍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交網絡,既然是社交,就有所謂社交的大部分固有缺點,有虛假與虛華、虛榮與虛偽——這些缺點甚至可能被微博放大:比如,因為在微博里粉絲數是衡量一個人影響力的重要標準,所以在淘寶上就有大量專門買賣粉絲的交易存在;再比如,因為微博里的轉發數是衡量一則消息影響力的重要標準,所以就有人熱衷于傳播假消息;至于說不停地刷新個人頁面看是否有新關注或新回復,據網絡心理學家分析,這說明微博使你變得更自戀。
病毒式傳播加口碑傳播構成了微博的類似“云傳播”的特點,這極大的促進了受眾與信息的貼近度,但同時,它也加劇了“信息繭房”效應。所謂信息繭房,按哈佛大學法學院桑斯坦教授(奧巴馬的法律顧問)所定義是,是指網絡的廣泛使用,讓每一個網民都只獲得自己所喜歡的信息--因為志趣相投的人往往只喜歡和他們圈子的人交談。他認為人們應該置身于任何信息下,而不應事先被篩選,這樣才能防止社會分裂。微博作為一種社交網絡,正是通過“follow”來自我定制想聽到的信息,這等于自制了一間信息繭房。我最近的一個不好的體驗是,11月23日我從早晨7點鐘開始上了兩個小時微博,居然一直沒關注到“柬埔寨數百人踩踏死亡”這樣的大新聞,這與我被微博壟斷了信息來源這一現狀有關系(把新聞與社交結合,微博顯然搶了不少門戶網站的流量),與我更關注自己發布的微博及讀者的反饋有關系,更與我定制關注的人群性質單一有關系,更與微博用戶樂于傳播國內負面消息而忽視國際新聞有關系。你與一群人氣味相投,必然會影響到對其它氣味的接受,所謂久處鮑魚之肆而不聞它香,微博使我作繭自縛了——在微博用戶中,這應該不是個別現象。
更重要的問題是,如果人們都在微博上各自建造自己的信息繭房,各說各話,則無疑會加劇社會之間群體的分裂與對立。至少從目前已經看到的微博上發生的大量爭執與謾罵、激辯與沖突來看,這種可能性并非不存在。
微博似乎使編輯記者們的工作變得更簡單了。現在報紙雜志上有大量的微博內容,從專門的微博語錄專欄,到新聞報道后面的微博點評,當然還有大量在微博上因為名人口水而直接生成的微博新聞事件,現在,記者要找觀點、找采訪對象、找新聞線索、找新聞素材,直接上微博都可以解決。這些當然大大減輕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難度,但長遠來說,卻未必是一件好事。記得很多年以前我剛進新聞行的時候,曾經在某雜志主持過一個語錄欄目,由于費力四處搜羅名言警句而很受讀者歡迎,這要擱到現在,大概離失業就不遠了,因為微博上到處是名言警句,這種欄目已經沒有什么技術含量。有人說,如果微博這個自媒體得以普及,媒體從業人員可能萎縮,只剩下低端拷貝粘貼整合的勞力,以及高端的確實能創造高附加值的頂尖記者,中間的只靠找新聞為生的平庸之輩可能要另謀職業了。這話不無道理,因為微博用戶通過集體推送信息的大眾智慧,已經很好地代勞了找新聞的工作。
在中國,人們對微博的最高期待是“圍觀改變中國”,希望借微博凝聚的公眾關注度推動社會的進步,這是個很好的愿景,但以我個人對微博的<
其他新聞:
- 積極維護防汛救災網絡秩序倡議書
- 廣東省APP安全生態聯盟正式成立
- 讓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APP監管理念在廣東落地生根——廣東省通信管理局舉行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成果發布會
-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APP監管平臺正式發布
-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發布《廣東省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(APP)2020安全白皮書》
- 2020年全國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職業技能大賽正式啟動
- 情況通報
- 微軟Build 2017:智能云服務推新品
- 大數據時代:企業“賣”技術還是賣數據?
- 專家熱議隱私問題:Cookie無罪
- 電商向傳統領域滲透 生活服務蓬勃發展
- 新網智捷G5虛機震撼低價僅999元
- 中國域名節,新網引領行業新動向
- 傳IBM有意收購RIM企業服務部門
- 微軟暗示將在18個月內發布新一代Xbox